处暑无三日,新凉值万金。
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,在8月23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150度。处暑的“处”是指“终止”,处暑的意义是“夏天暑热正式终止”。
所以有俗语说:争秋夺暑,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,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,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。
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,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。
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,虽说大步南撤,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、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。
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,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“秋老虎”。
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,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,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。
>>出游迎秋
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,就有开鬼门的仪式,直到月底关鬼门止,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。此外,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
>>放河灯
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,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。
>>开渔节
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,每年处暑期间;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,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,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,欢送渔民开船出海。
处暑时期气候逐渐干燥,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少摄取辛辣、多增加酸性食物,以加强肝脏功能。
同时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,则要少吃和不吃了,多吃一些苹果、梨、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。